。
同样的现象,不同思想则看出不同结论。
《亲士》言“甘井尽竭,招木近伐。”
认为君主应尽其所用人才的特点,从人力资源角度讲解物尽其用,此为人道。
《庄子.山木篇》亦言“直木先伐,甘井先竭”,讲述物极必反的天道至理,此为天道。
第二篇《修身》提出士的自我修养。
“贫则见廉,富则见义,生则见爱,死则见哀”。
这种要求如之前所言,十分接近孟子大丈夫要求,类似大学通识教育。
由此可以看出华夏普世价值观在上古时期就互相补充交融了。
第三篇《所染》讲环境。
“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,染不可不慎也。”
《孟母三迁》,环境改变人,所以修身没有定力时更要注重周围好的环境。
比如去酒吧之类,人本无好坏之分,但的确有概率的差异,君子不立危墙之下,许多人去酒吧放松很正常,但不可避免也会遇到难缠的事,此时网上有人批评他们不会保护自己正是基于此逻辑而出。
毕竟女孩子可以跟网友批驳自由、人权平等,而现实不会跟你讲道理。
前三篇为大框架,直接给墨家思想定调,也是给君王参考的三大基本原则。
第158章 墨家十志,乱世良药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